“做CT有輻射嗎?”
“這輻射量大不大啊?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?”
“我?guī)讉€月前剛做過CT,再做一次會不會有問題啊?”
“聽說CT輻射能致癌,是真的嗎?”
……
這些疑問,道出了許多人對CT檢查的共同擔憂。事實上,輻射風險確實存在,但它遠非傳言中那般可怕。
學會幾招,能有效降低輻射影響,讓大家在需要檢查時不必再提心吊膽。

健康時報資料圖 單明銘攝
研究顯示:CT輻射確實跟多種癌癥有關系
2025年7月,發(fā)表于《BMC-醫(yī)學》的一項大規(guī)模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CT受照劑量越高,兒童未來罹患多種癌癥的風險越大。其中,受影響最明顯的器官部位,集中在消化系統(tǒng)、泌尿系統(tǒng)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等對輻射敏感的區(qū)域。①

《柳葉刀-腫瘤學》一項研究曾指出,兒童和青少年接受CT檢查后,腦部輻射劑量與腦癌風險呈線性關系,尤其是膠質(zhì)瘤發(fā)病率顯著上升。②
發(fā)表于《自然-醫(yī)學》的一項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,在22歲以下人群中,CT檢查次數(shù)與血液系統(tǒng)惡性腫瘤風險成正比,每多做一次,風險上升達43%。③
在醫(yī)院CT室前的長隊里,更多的是成年人、老年人,CT輻射對他們又有怎樣的影響?
《美國醫(yī)學會雜志·內(nèi)科學》最近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,將“電離輻射致癌”的風險評估擴展至全人群,從兒童到老年人。
研究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3年美國完成了9300萬次CT掃描,覆蓋約6150萬人。而由這些CT帶來的潛在輻射致癌風險,可能導致10.27萬例未來癌癥——這相當于美國每年新發(fā)癌癥病例的5%。
其中,在成年人中最常見的癌癥是肺癌、結(jié)腸癌、白血病,而兒童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、肺癌。④
不同的CT檢查輻射劑量存在一定差異
隨著CT檢查次數(shù)的增加,某些腫瘤的風險呈上升趨勢。但這并不能說明做CT就會患癌,只要接受的總輻射量在安全范圍內(nèi),即可視為“安全”,基本不會對人體造成額外傷害。不同類型的CT項目,其輻射劑量可以相差數(shù)倍,甚至因技術(shù)不同差異更大。對普通人來說,只要劑量沒有超過100毫西弗(mSv)/年,就不會給健康帶來風險。⑤

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圖
而且,CT對身體產(chǎn)生的輻射并不是終生積累,正常情況下,普通CT掃描后自身會進行代謝修復,時間大約為2個月。如果一年之內(nèi)偶爾進行1-2次CT檢查,通常不會對身體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。但是如果長期大劑量多次進行CT檢查,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。⑤
CT的診斷價值遠遠大于潛在輻射風險
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放射科主任醫(yī)師黃瑾瑜發(fā)文表示,CT檢查確實會帶來一定的輻射暴露,這一點不應回避。部分高劑量CT項目可能帶來癌癥風險。但我們必須強調(diào):風險不是“有”或“沒有”的問題,而是“大小”和“是否值得”的問題。在很多時候,CT的診斷價值遠遠大于潛在輻射風險。比如:
· 肺癌篩查中,低劑量CT可減少20%以上死亡率;
· 腦卒中、主動脈瘤、嚴重創(chuàng)傷等情況中,CT是快速評估生命危險的唯一方式;
· 對于術(shù)前規(guī)劃、癌癥隨訪、復雜感染的診斷等,CT提供的立體信息是X光、超聲等手段無法替代的。因此,不是“CT有沒有風險”決定做不做,而是“這個患者當前是否真的需要CT”來決定。合理使用CT檢查,才是降低風險、提高醫(yī)療質(zhì)量的根本。⑥

健康時報資料圖
醫(yī)生提醒:這樣做可將輻射風險降到最低
為了盡可能降低輻射風險,在拍CT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:
積極配合檢查接觸輻射的時間越短,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就越少。病人須在檢查中積極配合檢查,保持不動,避免第二次掃描。
2. 主動要求防護
主動問醫(yī)生,是否需要配戴鉛圍脖等。陪同家屬如無特殊情況應離開掃描間,如果病人無法配合,陪同檢查的家屬須穿戴鉛衣、鉛圍脖以及鉛圍裙等防護用品。
3. 告知特殊情況
如有懷孕、備孕或哺乳期等情況需提前跟檢查醫(yī)生說明。
· 孕婦:如果不是必須做CT,詢問是否可以改成其他檢查,比如MRI以及超聲等。如必須進行,掃描時需用鉛圍裙遮蓋孕婦的肚子以及盆腔進行重點防護。
· 兒童:掃描時會采用兒童專用掃描方案,其劑量僅為成人1/4-1/6,并且在進行檢查時,會為兒童非檢查部位使用鉛衣等防護用品,以減少不必要的輻射影響。
4. 攜帶病史資料
就診時攜帶以往檢查的影像資料,避免再一次做相同的檢查。
5. 去除金屬物品
衣服上的拉鏈、佩戴的項鏈以及皮帶上的金屬,都會影響圖像質(zhì)量。
6. 聽從呼吸指令
胸腹部檢查時需及時屏住呼吸,以免圖像模糊進行再次掃描。
7. 好好吃飯休息
目前沒有食物能“中和輻射”,檢查后正常吃飯、好好休息,隨著時間推移,身體自然能修復受損細胞,減輕輻射所帶來的影響。
8. 信任專業(yè)判斷
要相信醫(yī)生,醫(yī)生推薦的檢查是獲益大于輻射影響的。⑦
總的來說,CT檢查在輔助臨床診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,科學防護,不要再被輻射“嚇”到,做個明明白白的健康人。
本文綜合自:
①Pediatr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malignancy: a nationwide population-based cohort study in Korea using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dosimetry system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(NCICT). BMC Med. 2025 Jul 1;23(1):355.
②Brain cancer after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CT examinations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: results from the EPI-CT cohort study. Lancet Oncol. 2023 Jan;24(1):45-53.
③Risk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from CT radiation exposure in children,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. Nat Med 29, 3111–3119 (2023).
④Projected Lifetime Cancer Risks From Cur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. JAMA Intern Med.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4, 2025.
⑤2024-06-19央視新聞《X光、CT檢查對人體傷害大嗎?輻射會“終身累積”嗎?》
⑥2025-05-26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《科普在線| 別再被CT輻射嚇到了!四個知識點幫你科學避坑……》
⑦2025-09-09溫州市人民醫(yī)院《拍一次CT,輻射傷害有多大?》
*來源于 健康時報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